“橡胶”不在检测范围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的化验显示,美国麦乐鸡每件鸡块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含量为0.02%。麦当劳中国公司发言人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人体无害,但也并未给出具体数据。
另一边厢,中国卫生监督部门的负责人表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的监测并不在日常监测项目之列。目前,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没有国家统一易行的检测手段,无法对于这种物质的使用进行监控。也就是说,尽管这两种添加剂属于合法范畴,国家安全标准也与世界接轨,但并没有人去监督或者查证麦当劳到底有没有按规矩办事。尽管麦当劳方面声称一切合乎规定,但消费者需要的是可靠的第三方证明。
多年以来,中国管理食品添加剂,质监局只是口头要求,企业也并不会详细记录添加剂的购买、使用、产品销售情况。在此前提下,即便企业使用添加剂合乎规定,然而消费者一旦获悉了原本并不知情的企业行为,其在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难以接受这样的做法。
公示成分是难题?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实施已经一个月,新规规定,6月1日后生产的所有食品都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添加剂成分。在这点上,超市里的包装食品做得已接近规范。然而今日(7月9日),本专题制作人从当地麦当劳购买的麦乐鸡包装上,除对其营养成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标注外,并未标明任何食品添加剂含量。倒是麦乐鸡配送的酱料包装上印有相关信息。
另外,《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新规主要针对大规模生产企业,对于现场制作、产量较小的食品,目前并无明确要求,因为这些食品通常并没有统一的包装,也没有申报食品名称。“现做食品”(现场制作的食品)普遍存在监管难的问题。现做食品中,辅料、主料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成分往往无从得知——一些厨师在使用添加剂成分时甚至“用手抓”,用量或多或少并无保证。其次,产品所用原料的产地、种类等不同,都会导致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