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1-03-10
  • 主题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汝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3-10 浏览次数:

 

——2021127日在汝州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汝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疫情防控交出优异答卷。疫情发生以来,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科学有效防控疫情,第一时间组织最强工作力量,实施最严管控措施,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动员全市人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仅用一周时间成功救治唯一一例确诊患者,有效阻断疫情在我市传播,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认真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和行业特点,分类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建立企业服务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制定复工方案,积极协调解决用工复工、产品销售等问题。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管控,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向好。着力稳就业保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总体平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316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6829人。迅速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的各类帮扶政策,打好社保费“减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为各类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9043万元,发放应急稳岗补贴1185万元,新增减税降费9455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762户、增幅34.2%,在困难局面下实现逆势增长。加强经济运行精准调度分析,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逐季向好、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485.5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2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11.4%;预计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6元,同比增长3.5%

(三)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科学绘制主导产业“四张图谱”,产业发展路径更加明晰。生物科技产业园加紧建设,汝绣产业园三期工程稳步推进。与省物资集团合作,规划建设投资30亿元的中原(汝州)汽车再制造、再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推动煤炭焦化企业实施“三大改造”,汝丰焦化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平煤夏店矿年产150万吨原煤项目有序推进,谋划天瑞煤化工装备升级改造项目。煜达阀门与江苏圣阳阀门合作项目顺利投产。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牧原年出栏200万头、新希望年出栏100万头、天康生物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以及牧原年出栏220万头养殖综合体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中国生猪第一大县正在加速形成。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大数据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全国首张生猪“保险+期货”保单在我市落地。汝瓷小镇、温泉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顺利获批。森林康养小镇与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正式签约。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中原大易科技公司营业额达到45亿元,荣获省级首批数字商务企业称号。鼓励润灵药业等传统企业探索线上销售新模式,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亿元。大力开展“四个拜访”活动,全年招引项目53个,合同投资额403.1亿元,预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4亿元。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形成“十合三、三提升、优机制”总体方案,完成三大集团股权划转、注册资本增加、企业改制等工作。创新实施“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率保持在99%以上。

(四)城市功能面貌不断改善。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开工建设向阳路东延、建设路东延等道路,禹锡路、建兴街北段建成通车,完成省道241市区至湾子段、时屯至汝宝界段养护修复工程,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开工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个,完成二中家属院、群艺馆家属院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增供暖面积50万平方米,改造城区中低压供气管网10.2公里。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发展,新增节能建筑56.4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72.6万平方米。完成火车站广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设置规范化夜市4个,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全国首家夜市经济示范区。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空调穿衣”“螺丝带帽”“熊猫车位”以及文明养犬、城市装修垃圾清运等热点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五)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实施。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3.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6.9万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家庭农场149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入选全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3个。纸坊镇中王村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持续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新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14个。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完成387个村庄污水管网铺设,改造农村户厕1.33万户。全年新造林3.1万亩、森林抚育4.2万亩。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改造危房129户。加大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力度,建成产业扶贫基地91个,培育带贫企业61家,贫困户产业覆盖叠加度达到3.19,户均受益1.22万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个,8112名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入住。强化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动态监测帮扶,做好兜底保障。圆满完成11362603人脱贫任务。

(六)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健康汝州深入实施,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为三级医院。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胸科医院建成运行。建立12349健康养老网络中心,搭建“互联网+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国际长寿之乡”申报工作。新增教育集团2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6所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试点工作,缓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难题。教育水平连年攀升,高考一本上线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实现清华、北大“双突破”。招聘各级各类教师775名。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首批招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6天,优于目标值20天,PM10浓度均值83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47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全年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加强突出问题化解攻坚,集中治理重复信访,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信访形势不断好转。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做好扫黑除恶、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作风,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妇女儿童、残疾人、融媒体、统计、审计、物价、史志、档案、盐业、气象、移民、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时期,是应对重大挑战、实现重大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这五年,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从327亿元跃升至将近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亿元到突破35亿元,成功进入全省县域工业30强、中部百强县30强,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这五年,产业发展实现大迈进。机绣纺织产业无中生有,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产业集聚区获评省定二星级和优秀产业集聚区,被确立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获评省定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综合实力均居全省20强。

这五年,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接连拿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实施,建成公厕125座、停车场55个,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6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工程顺利推进,城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农村全域实现市场化保洁,创成省级达标村、示范村377个,“千万工程”示范村12个,四美乡村11个。尤其振奋人心的是,呼南高铁、宁洛高铁将在汝州形成并道交叉,汝州将进入高铁时代!

这五年,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城市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广成路郊野公园等大型公园建成开放。全域国土绿化工程深入实施,累计新造林30余万亩,78个公园游园建成投用,1375公里生态廊道贯通城乡。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实现互联互通,形成30公里“活水绕城”景观带。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省级森林城市。

这五年,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十大民生工程”持续实施,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成市民之家,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入选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科教园区建成投用,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我市高等教育空白。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大班额”“入学难”“看病贵”现象有效缓解,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奋斗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发展实践,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汝州落地生根。任何时候都必须解放思想求创新,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和举措,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经营城市战略,不断提升市场、金融、资本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任何时候都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立市开放强市,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真抓实干强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宗旨为人民,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工作理念还不够创新,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仍不牢固,消费恢复相对较慢;三是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链条不全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五是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信访矛盾依然突出;六是一些职能部门和干部改革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够,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进入新阶段、面向新目标、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在应对新形势中开创新局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必须在构建新格局中增创新优势,我市既有中部地区崛起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叠加效应,又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辐射效应,又先后被纳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等重大规划布局,必将迎来更多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要把握主动、积极融入,把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根据《中共汝州市委关于制定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着力打造“四个强市、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新汝州。在经济强市建设上,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顶山市平均水平,产业集聚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文化强市建设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创新活力迸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汝瓷、曲剧文化魅力更加彰显,建成重要的文化高地和旅游目的地,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韵的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在生态强市建设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南北“两山”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河湖渠库互联互通,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天蓝、山绿、水清、土净的良好环境更加凸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在开放强市建设上,对接“一带一路”水平显著提高,全面融入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节点城市的地位更加凸显,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态势持续巩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优势不断增强。在创新高地建设上,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融合,创新型社会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打造全省县域创新高地。在幸福美好家园建设上,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汝州、平安汝州、文明汝州达到更高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教育、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开好局、起好步。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定位为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和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纲要(草案)》用“八个更加”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顶山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打造全省县域创新高地,建设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次较大幅度前移。二是产业发展更加集约。“投入产出、资源能耗、人均贡献、亩均税收”效益最大化的导向更加鲜明,资源要素和高层次人才集聚集群,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争创三星级产业集聚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出坚实步伐。三是城乡发展更加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开,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发展的颜值更高、形象更佳。四是区域开放更加有效。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四张图谱”更加完善,“四个拜访”更加精准,县级领导干部分包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更加完善,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行动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前列,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区域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蓝天、碧水、净土、绿化四大工程深入实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持续提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六是社会文明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推动全域行政村争创星级文明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原旅游名市、中原乡村旅游名市。七是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人均民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供给质量大幅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八是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平安乡村、雪亮入户”工程实现乡村全覆盖,平安汝州、法治汝州基本建成,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建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更加坚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综合研判,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粮食产量保持在46万吨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远近结合,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2+2+2”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由“多点多极”向“一干多支”转变。壮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快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依托巨龙生物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争创全国最大的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启动润灵科技集团食疗本草大健康产业园建设。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启动中原(汝州)汽车再制造、再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完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后续配套工程。推动阀门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积极打造阀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引导煜达阀门、益和阀门、江苏圣阳阀门等企业入驻。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传统产业延长链条、提质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工业企业“三大改造”项目20个。煤炭焦化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汝丰焦化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天瑞煤化工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支持天瑞铸造与知名企业强强联合,打造一流高科技企业。加快平煤夏店矿年产150万吨原煤项目建设,确保尽快投产运行。绿色建材产业方面,建成陵头叶寨、寄料枣庄等3个大型绿色矿山项目,全力推动天瑞水泥智能化生产线及骨料线、天瑞汝州水泥日产6000吨搬迁改造项目。培优特色产业。机绣纺织产业方面,建成汝绣产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同步招引一批机绣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培育完整产业链。陶瓷产业发展方面,以品牌化、平台化为引领,实施汝瓷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增强汝瓷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汝瓷小镇为载体,吸引本地汝瓷企业和知名企业入驻,争取入驻企业达到50家以上。加强陶瓷原材料保护和开发利用。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服务内容和业态模式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主流快递物流品牌资源,建设标准化、专业化、仓配一体化的快递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河南兴通冷链物流园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工程,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工业、农业深度融合,抓好乐华欢乐城、温泉水镇、北富春山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推进蒋姑山、王岭、云堡妙境等精品民宿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业,加强生态、温泉等康养资源开发,推动医养结合,升级改造温泉工人疗养院,启动国家运动员康复疗养训练基地建设,打造知名康养基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推进传统商贸和实体商业转变经营模式、增强体验式服务能力。

推进消费扩容提质。鼓励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等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实施扩大消费行动,积极引入新平台、新媒体、新业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消费活动,大力培育家电、家居、汽车等热点消费,深入挖掘夜间和假日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争创全省文旅消费示范区。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探索快递进村新模式,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力争中原大易科技公司营业额突破80亿元。建成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大数据中心,赋予生猪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足不出户“买全国、卖全国”。规划建设58科创产业园。

(二)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越是外部环境复杂、困难挑战增多,越要坚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城发集团、国投集团、交通集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化与省豫资集团、省物资集团、中原能矿集团等省属企业合作,盘活优质资源资产,提高国有公司运营能力。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化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打赢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两场攻坚战,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助推“二次创业”。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精准招商。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机绣纺织、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四张图谱”、推进“四个拜访”,坚持大员上前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等精准招商活动,积极推行飞地招商、资本招商、股权招商等新模式,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项目。依托平顶山市海关,积极申建汝州保税中心、保税仓库。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5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管理措施,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三个一”改革,压减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探索推行法律服务代理机制,为中小微企业创造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寻标对标创标”活动和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加强创新驱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全年培育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不断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服务保障,解决好职称评审、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实践。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大水利、农机、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小麦20万亩,优质花生11万亩,优质果蔬11万亩,建设1万亩高油酸花生绿色示范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强化粮食收储保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叫响“中国硒海”品牌,以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围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休闲观光等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增加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给。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落实生猪稳产保供重大要求,建成牧原集团、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等生猪养殖项目,启动建设重庆西证渝富年出栏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坚持链条式发展,培育饲料生产、智能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年出栏700万头生猪的全国畜牧强县。做大做强“三粉产业”,提升对外知名度。持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新增追溯点5个,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关。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推选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3个,认定绿色食品标志许可3家。持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示范社30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镇、村规划委员会全覆盖,统筹做好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镇区承载能力。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抓好蟒川镇半扎村、夏店镇山顶村、焦村镇张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积极做好焦村镇魏沟村、庙下镇神沟村、纸坊镇武巡村等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高素质农民和乡土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成功人士、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的作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深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弱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实施大交通建设战略,抓好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呼南高铁、三洋铁路以及焦唐高速、永灵高速汝州段各项前期工作。谋划洛汝、汝登城市轨道交通,积极推动汝洛、汝郏、汝宝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道344骑庄至汝洛界、汪庄至闫庄段改建工程。加快南二环改建工程,力争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扎实推进向阳路东延、建设路东延、丹阳路东延、城垣路南延、洗耳河沿河东路等道路建设,完成梦想大道、双拥路提升改造。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完成“通村入组”项目120个。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5个,完成改造1200户以上。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吴洼、南关C地块、张鲁庄、二里店一期、怯庄一期、城北一期、郭庄等项目实现回迁。完成向阳安居新区一号院二期408套公租房建设。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加强水质管理,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抓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完成乡镇天然气管道铺设25公里,改造城区中低压供气管网10公里。新增供暖面积5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完成游园绿化工程3个,新建绿化道路10条。积极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和园林乡镇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拓展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交通等重点应用场景,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健全城市“全科”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群众工作在网格中推进、群众诉求在网格中解决。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全域清洁行动,严格落实城区主次干道街长制、段长制和“门前五包”责任制,确保城市干净整洁。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认真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完善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推动中心学校带动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力度,消除普通高中超大班额。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特色内涵发展,扩大汝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办好汝州技师学院。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流动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和保障房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力以赴确保就业稳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基层成长计划,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大规模开展“春风行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以上。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补贴提升“展翅行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完善“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救助标准,开展留守儿童、困境老人关爱保护工作。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始终保持机制不变、人员不减、力度不降,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落实“人、物”同防,加强进出口、冷链物流等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防控物资储备。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认真做好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大力推动全民健康。以申报“国际长寿之乡”为抓手,开展全民健康行动,培养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开展“两筛”“两癌”民生实事工作,抓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工作。积极推进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新院区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市。

(六)聚力标本兼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网格化、精细化、高效化等方面持续攻坚,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民呼必应”接诉即办工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资源下移,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行“五必到”做法,不断提高基层信访工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不断优化环境治理方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管控等治标工作的同时,以更大力度调整“四个结构”,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化重点流域和河流治理。加强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雨污分流建设,完成城东、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土壤风险识别与监控,持续强化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禁塑限塑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噪声污染和白色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静脉产业园建设,建成飞灰填埋场项目,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强化生态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抓好山区生态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新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8.5万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推行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深入开展巡河巡山巡矿行动,抓好河湖采砂、工矿废弃地等生态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推进北汝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完成北汝河六级橡胶坝和七、八级生态堰坝等项目建设,争创北汝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抓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5个,完成临汝镇白云山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汝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史志、档案、地震等工作。做好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物价、气象、移民等工作。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建设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决做到政治过硬。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平顶山市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坚决做到创新引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自觉把汝州发展放到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切实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坚决破除传统发展模式依赖,学会运用市场机制干事业,使用法治手段解难题,从改革创新中找出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产业发展、项目运作、营商环境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决做到担当尽责。坚持把干事创业作为责任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矛盾面前不回避、敢抓敢管,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责任面前不推诿、敢作敢当,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抓好每一项工作,以动真碰硬的作风破解每一道难题。坚守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药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决做到严以用权。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接受人民监督。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增强政府公职人员法治观念,做到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积极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扎实推进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市建设,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决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资金管理使用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阶段、新格局,新目标、新蓝图、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