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怎么办?请听农技人员这样说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1-08-02 浏览次数:

自7月17日以来,河南多地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受灾。为全力服务好农户,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灾后积极动员全市125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奔赴田间灾情一线,指导群众开展科学减灾和灾后农业生产自救。7月22日印发《汝州市秋作物强降雨后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分类提出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因灾因苗因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以确保全市秋作物农业生产稳定。

一、因灾导致绝收的农田改种、补种农事建议:

蟒川、寄料、大峪、临汝、陵头等山地丘陵地带:受灾程度严重或绝收的地块,可重种或改种谷子、绿豆、红小豆、鲜食花生、毛豆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小屯、纸坊、米庙、焦村等平原地带:蔬菜作物类可选择生育期短、抗热耐涝能力强、抗病性好的速生短季蔬菜品种,比如白菜、萝卜、秋马铃薯、空心菜、生菜、苋菜、芫荽、茼蒿、上海青、娃娃菜等。粮食作物类可选改种或补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谷子、绿豆等作物。

二、玉米田灾后生产恢复农事建议:

目前汝州市玉米大部分处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正是穗分化的关键阶段。近期全市部分地区的集中强降雨,造成部分农田积水和玉米倒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含水量高,根系缺氧,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土壤养分淋溶流失,速效氮含量降低;土壤无氧呼吸加强,加剧对玉米根系的伤害;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植株生长缓慢;田间湿度过大,易诱发病虫害。为落实省厅相关精神,做好秋作物灾后恢复工作的指示精神,指导落实好玉米灾后田间管理措施,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1.排出积水。对水淹出现涝渍的田块,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和腰沟,迅速排出田间积水,无法靠水渠排水的田块,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2.扶正植株。目前玉米植株出现倒伏的基本为根倒,即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比较松软,在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玉米部分根部从土壤中拔出的现象。对出现严重倒伏的地块要及时扶正,根部培土,促进气生节根生长,提高植株吸收营养和抗倒伏能力;倒伏较轻的地块可让其自然生长,基本不影响产量。

3.补充营养。排水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能够进地作业的田块,须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可选用“顶呱呱耘锄王”等机械进行中耕,小农户也可采取人工锄地的方式进行中耕。结合中耕,每亩追施20公斤左右的速效氮肥;田间太湿暂时不能进地的田块,可用无人机叶面喷施1%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也可以添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补充营养,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4.防治病虫。雨后田间空气湿度大,作物抗病能力较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要加强灾后病虫害预测预报,重点加强顶腐病、弯孢霉叶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坚持防病治虫、措施前移、综合防治的原则,必要时喷洒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预防病害,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入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

5.改种其它作物。对于地势低洼,淹水时间较长、大部分植株不能恢复生长能力和被洪水冲毁,难以形成产量的地块,应及时铲除整地,改种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绿豆、白菜、萝卜、生菜等。对受灾严重的春玉米地块,可选择提前收获作青贮玉米使用,处于乳熟期的可以采摘鲜穗,市场销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花生田灾后生产恢复农事建议:

目前春、夏播花生分别处于结荚期和花针期,是决定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但近期我市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降雨,局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部分花生田间积水,形成涝灾。若排水和田间管理不及时,轻则植株旺长倒伏、病虫害加重、结果少、秕果率高;重则大面积死棵、产量品质严重下降。为科学指导花生灾后生产恢复,全力夺取丰产丰收,根据省厅相关精神,整理了花生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疏通沟渠。各地要抓紧修整好防汛排灌设施,清理挖好主排水沟渠和田间三沟(垄沟、田间排水沟、地头沟)。主排水沟渠不通畅的,要采用挖掘机开挖疏通,以保证三沟相通,排水入渠,渠水入河入湖。

2.排水散墒。据专家研判,花生田间积水3天以内排除影响不大,但超过3天,会对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和绝收。要根据苗情、水情、灾情,抢抓排水窗口期,迅速组织排水。雨量大、积水严重地块,要组织抽水机尽快排水,尽量减少田间积水时间。同时要把叶片、茎秆上的泥土冲洗干净,以恢复叶片的光合作用,保证花生正常生长。对于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田块,可用开沟机每隔5~6米顺垄沟开一条深0.5米、宽20厘米的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促进土壤透气晾墒。对于受淹的地膜覆盖花生,排水后应及时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轻后期烂果的发生。

3.清沟扶垄。大雨容易造成种植垄塌陷,不利于果针入土。土壤散墒后,要及时清理垄沟中淤土、杂草,培土扶垄,以利果针下扎和荚果膨大充实。雨后田间杂草易疯长,垄上的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垄沟内杂草可机械耕锄,以减少杂草与花生争光争肥。由于春、夏播花生果针已入土或膨大,切忌在花生垄上中耕伤及果针和荚果。

4.叶面喷肥。雨涝后花生生长发育不良,根系渍水缺氧吸收能力衰弱。同时涝灾会造成土壤中养分大量淋溶流失,导致植株脱肥。尤其是土质瘠薄、基肥追肥不足的地块,更容易形成后期早衰。因此,及时补充营养对植株恢复生长,提升抵抗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丰产提质十分重要。可采取根外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的过磷酸钙澄清液)+1~2%的尿素稀释液+芸苔素,每隔7天于晴天下午喷一次,连喷2次。对于雨涝后花生最容易出现的缺铁性黄叶病,可用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隔5-6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同时要根据土壤养分丰欠情况、植株缺素症状,注重硼、锌、钼、锰等其他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施用。

5.合理控旺。雨水过大和长期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易导致花生植株旺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若盛花期和结荚期大果花生株高>40cm、小果花生株高>35cm,群体过早封垄,植株有徒长趋势时,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g-30g/亩对水20kg叶面喷洒,控制株型。

6.防治病虫。雨后骤晴,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易导致多种病虫害发生,应尽早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采取综合应对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对于叶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用联苯三唑醇、氟环唑、苯醍·丙环唑、腈苯唑、烯唑醇、三唑酮、龙唑醇等杀菌剂,任选一种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叶面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花生果腐病用多菌灵、嘧菌酯、咪鲜胺锰盐、三唑酮、三氯异氰尿酸、多抗霉素、乙蒜素、申嗪霉素等杀菌剂,白绢病用氟酰胺、噻呋酰胺等杀菌剂,按使用说明对水喷淋植株茎基部。花生叶螨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按说明对水喷淋植株茎基部。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克或5%甲维盐微乳剂40毫升,兑水35公斤叶面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出现死棵时,要及早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7.科学改种。对于泄洪区等受灾特别严重地块,花生死棵面积超过70%的,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酌情考虑改种胡萝卜、水萝卜、小白菜、空心菜、甜玉米等生育期短的作物,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大豆田灾后生产恢复农事建议:

目前我市大豆处于分枝期到初花期,大豆分枝的多少决定了大豆的结荚数,正是搭好丰产架子、奠定丰收基础的关键时期,近期的大范围集中强降雨,造成部分农田积水,对大豆生产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经专家研判,淹水3天以内,对产量影响不大,超过5天,就会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精神,指导落实好大豆灾后田间管理措施,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1.抢排积水。对积水的大豆田块,要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采取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疏通沟渠河流,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促进作物恢复;对无法靠沟渠排水的地块,要使用水泵等机电设备或人工排出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2.中耕松土。排水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在排出积水能够进地时,及早选用机械或人工进行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兼顾除草,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

3.补施肥料。对积水时间短,密度大、长势好的地块,不用追肥,还要使用15%多效唑等药剂适当控旺;对积水时间稍长,长势差的田块,在能够进地作业时,机械条施追尿素或二铵10-15公斤。暂时不能进地作业的田块,可在晴天傍晚,避开烈日高温时段进行飞防或人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肥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混合液,达到促进生长多分枝的目的,对叶片发黄的地块要加入芸苔素,促根壮苗。

4.防病治虫。雨后空气湿度大,作物抗病能力较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要加强灾后病虫害预测预报,重点加强大豆根腐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喷洒精甲霜灵.咯菌腈,吡唑.氟环唑或苯醚.丙环唑,嘧菌酯等杀菌剂预防病害,同时加入吡虫啉、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做好虫害防治,把病虫危害到最低限度。

5.改种其它作物。对于地势低洼,淹水时间较长、大部分植株不能恢复生长能力和被洪水冲毁,难以形成产量的地块,应及时铲除整地,改种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绿豆、白菜、萝卜、生菜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