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现将《汝州市2025年扬尘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5年6月11日
汝州市2025年扬尘污染防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扬尘污染防控工作的有关精神,发挥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企业履责的工作机制,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动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全省“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扎实做好2025年度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全面加强扬尘污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各类扬尘污染源有效管控。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做好统筹协调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发挥控尘机构的牵头作用,与各成员单位协同治理,完善扬尘管控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国控站点数据偏高区域的调研指导,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扎实推进扬尘管控各项措施落实,促进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二)深入推进差异化管理
1. 加大标准贯彻力度。持续推进《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差异化评价标准》贯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加强扬尘防治督导检查,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2. 落实差异化管理。以差异化标准为抓手,制定与差异化标准相配套的细则方案,依据制定的相关政策、方案,采取分级分类管理政策,引导企业落实落细扬尘污染防控措施。加强对差异化管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 加强扬尘污染标准培训。以“两个标准”为依托,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市扬尘污染监管部门及施工企业扬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促进各级各部门加深对“两个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提升扬尘污染治理、管理能力。
(三)全面提升科技控尘能力
1. 加快推进智慧化平台互联互通。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平台的建设、联通、使用及运维管理,定期检查和督促数据更新工作,确保扬尘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
2.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对扬尘监管平台功能进行开发和升级应用,提高扬尘污染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科技控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1. 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管控。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对施工围挡、车辆冲洗、湿法作业、密闭运输、地面硬化、物料覆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规模以上建筑工地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接入监管平台。将长距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对长期未开发的建设裸地进行排查建档并采取防尘措施。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提升。以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各类房屋建筑施工工地(工程渣土、装饰装修、自建房)、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拆除工程、住房保障、项目建设等为重点领域,突出大风沙尘天气、重污染天气等重点时段,加强土石方开挖、回填等施工起尘期间全时段湿法作业,强化扬尘环节防治措施落实。加强重点建设工程达标管理,实施分包帮扶,对土石方作业实施驻场监管。
2. 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扎实开展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工作,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和质量。全面清理整治各类卫生死角、盲点,清理积存垃圾。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垃圾场(站)、公厕,以及人员聚集性场所周边环境卫生问题,提高全市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洗扫作业方案,结合天气变化情况,提高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积极扩大城市道路保洁范围,在做好城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的同时,全面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清理整治各类卫生死角、盲点,清理积存垃圾。
3. 深化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抓好规范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督导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清洗、维修台账,鼓励委托专业单位进行油烟净化设施的清洗维护,确保餐饮油烟治理效果。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完善餐饮油烟污染监控平台建设及联网运行。
4. 加强露天矿山扬尘治理。“一矿一策”制定露天矿山整治方案。明确废弃矿山扬尘治理标准,因地制宜采取洒水、渣土覆盖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严格落实露天矿山开采、运输、加工各个环节扬尘治理措施。在生产过程中作业面应进行湿法作业,对堆场、料场及时覆盖,场区道路等及时清扫保洁,车辆出场前确保冲洗干净,严禁带泥上路。
5. 加强普通国省干线、县乡道路扬尘治理。持续推进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养护管理,巩固“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效果。提高路域环境治理标准、推进路域环境精细化治理,继续做好日常养护清扫保洁。加大机械和人员投入力度,按照不低于规定的频次开展巡查、清扫、冲洗和清洗等多种作业。进一步提升施工工地扬尘防治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
6. 加强水利工程扬尘治理。继续加大暗访督导力度,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巩固水利工程扬尘防治长效机制,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切实解决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7. 强化重点时段污染管控。综合考虑季节特征、天气情况等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客观因素,结合差异化标准及工作实际,灵活采取管控措施。加大对重点区域、重要点位、重点时段监管力度,依法依规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严禁采取“一刀切”简单粗暴措施。
(五)强化要素服务保障
强化“项目为王”的服务导向。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民生等建设项目,采取分级分类管控、工序分类豁免等扬尘污染管控措施,减少对在建项目正常施工的干扰,全力做好扬尘管控要素保障服务工作。
(六)注重宣传教育引导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扬尘治理。广泛宣传解读扬尘防治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普及扬尘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利用宣传媒体,展示扬尘污染治理成果,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大“河南省扬尘污染监管举报平台”宣贯力度,提高公众对扬尘污染问题的认识,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及时举报扬尘污染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提升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扬尘污染管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完成国家“十四五”工作目标为指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成员单位要做好协调配合,尽快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努力,投入到位,措施具体,机制完善”的局面,推动防控措施落地实施,确保扬尘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平稳推进。
(二)强化帮扶指导。各相关单位要大力推动扬尘污染差异化管理,严格落实分级管控和在线监管机制,对严格落实管控措施施工企业实施豁免管控制度,减少执法“干扰”,微小问题“不停工”整改。
(三)加强监督监管。各相关单位要加大对扬尘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督促责任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屡次违规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依规进行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工作人员要力戒形式主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确保全面完成我市扬尘污染治理的年度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