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腹腔镜辅助胸骨旁疝修补术 创口小 效果好

发布机构:汝州市人民政府->汝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3-06-14 浏览次数:

近日,汝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高峻带领肝胆外科团队完成微创腹腔镜辅助胸骨旁疝修补,术后效果切口小,预后好。

51岁女性患者陈某某于1个月前在我院妇科治疗体检时,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占位,无咳嗽、咳痰、胸闷、压气、四肢无力等伴随症状,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做特殊处理。来我院治疗前患者去了多家医院,都考虑是纵隔占位,家属和患者还一度认为是恶性肿瘤。在我院入院以后,经过完善检查,在省人民医院王建军教授和高峻院长会诊后,考虑是胸骨旁疝的可能性大。

在腹部而言,胸骨如天花板高高在上,胸骨旁疝位于胸骨后,如同天花板上一鸟窝,在腹腔里的大网膜组织钻进后,挂在“天花板“的鸟窝里出不来了,腹腔镜治疗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患者能顺利康复,针对患者病情,汝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高峻与肝胆外科主任郭旭升、主治医师裴亚凯等医师团队讨论分析后决定行腹腔镜辅助胸骨旁疝修补术,在省医王建军教授指导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效果切口小,预后好。

何为胸骨后疝

腹腔脏器经胸肋三角突入胸腔心膈角区,称为胸骨后疝(retrosternal hernia),又称胸骨旁疝或裂孔疝。本病较少见,占膈疝的3%~5%。右侧胸腔多发,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若发生肠管嵌顿,可出现胸腹腔感染等表现。

胸骨后疝病因

由于构成膈肌起自剑突和第7~10肋骨,内面的两组肌肉在交界处有一潜在的孔隙,称为Morgagni孔(又称胸肋三角)。乳腺内动脉由此通过,向下演变成腹壁内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形成膈肌的两组肌囊发生障碍,未完全愈合,或形成仅有两层黏膜及少量结缔组织的薄弱区,在日后胸腹腔压力差的作用下,腹腔内部分脏器即可由此突入胸腔形成疝。

胸骨后疝临床表现

多数胸骨后疝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为体检或某种原因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人有上腹部或胸骨后反复发作性不适感、隐痛,并伴有腹胀或呕吐等症状。

小儿通常是因仰卧位、哭闹或腹压增加而发作,严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青紫等表现;当立位、安静、腹腔压力减小时,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如果疝入胸腔内的肠管发生嵌顿,则出现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