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zyljd-00000-2023-00001
  • 发布日期
  • 2023-10-30
  • 主题分类
  • 党委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紫云路街道办事处2023年防汛紧急避险工作方案

发布机构:汝州市人民政府->紫云路街道 发布时间: 2023-10-30 浏览次数:

为确保全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紫云路街道办事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要求

今年的防汛工作,要继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对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要求是: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主要防洪河道不决口,主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企业正常生产,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抓紧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防汛工作重点

1、辖区有马窑河尚庄河两条季节性河流,要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对淤积杂物及时清理,确保河道的畅通无阻。

2、各项目施工单位(重点:吴洼棚改、田屯棚改、顺府、东山如园天伟金湖湾、宋城庄园、万豪酒店、民安龙山府、沃土大厦、中央公园

3、居民小区及其地下停车场(荟萃苑、东湖、天景郦城、龙山府、春禾国贸、建投大厦)

4、宾馆、洒店、商场、市场、沿街门店、家宴城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五洲国际建材城、建投大厦、侯饭线及米郭路沿街门店)

5、加油站、各工贸企业、各中小学、幼儿园等消防重点单位(重点:万源加油站、东宇家具、青海家具、芳芳家具、现武家具、钰祥门业、瑞合玻璃大华食品、瑞芳食品、嘉裕绳带、俊涛汝瓷、赫圭汝瓷、汝水针织、汝宝包装、17家中小学幼儿园

6、其它隐患区重点:吴洼临时安置区、中央公园水系)。

三、保障措施

1、建立队伍。办事处成立以机关民兵为主体的防汛抗洪应急队伍,各村也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防汛突击分队(根据行政村大小,每个村不少于15人),统一纳入办事处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和调度。保证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确实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2、强化宣传。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防洪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其自救、互救本领,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履行防汛职责,自觉履行防汛义务,坚持依法防汛,积极参加防汛抗洪,形成社会“人人关心防汛,人人支持防汛,人人投身防汛”的良好局面。

3、落实责任。工委办事处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辖区防汛工作,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信息收集、上报和反馈制度。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防汛指挥部,两委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明确任务,明确职责,真正做到“三到位、四落实”。即认识到位、指挥到位、投入到位;领导落实,责任落实,队伍落实,物资落实。凡因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4、及时清障。汛前各村要利用有限时间,认真组织重点排查,消除洪障。要对堤防、河道、排水沟、下水道、泵站、涵洞等工程设施和粮仓、储备仓等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河道内的险工险段要明确专人进行负责,对查出的问题要制订切实措施,限期落实,并把情况报送办事处防汛指挥部,对河道内的洪障、按“谁投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清除,确保河道畅通,行洪安全,对妨碍防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5、备足物资。各村要准备一定的编织袋、沙石、铁丝等防汛物料,确保防汛物料不影响防汛要求。防汛指挥部要对各村物料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准备物料,又不能说明原因的单位,将责令限期整改,对仍有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坚决追究领导责任。

6、强制撤离。主汛期内天气变化较快,河道内险情复杂,防汛抢险隐患较大,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凡在河道内作业的人员,在主汛期内一律停止作业,撤离河道。各村负责做好人员撤离工作,尽快消除隐患,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7、严明奖惩。防汛工作事关大局,责任重大,各村要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决不允许扯皮推诿。对上级的洪水调度命令,要坚决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对违抗、拖延洪水调度命令,破坏盗窃防汛工程设施、防汛物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对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防汛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各村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服从调度指挥,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抗洪防汛抢险,决不能玩忽职守,贻误战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