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人大代表的根在群众,力在实干。”这是汝州市人大代表、紫云路街道马窑村党支部书记马福卫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土生土长的马窑村人,他始终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为目标,将人大代表的履职使命与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紧密结合,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书写着一名基层代表的担当与情怀。
一、激活产业引擎,铺就富民之路
“要实现和美乡村,产业是根基。”马福卫深知,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
针对马窑村地处丘陵、马窑沟贯穿南北的特点,他多次提出整合沟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形成“小微产业园 + 沟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盘活闲置土地,他带头走访村民,说服12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成占地 80 亩的马窑村小微产业园。园区重点引进绳带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已入驻5家企业,带动60余名村民家在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村民程延红以前在外打零工,如今在产业园的绳带加工厂上班,她笑着说:“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都是马代表为咱办的实事。”
在沟域经济发展中,马福卫带领村“两委”班子沿马窑沟规划了“种植 + 观光”产业带,“龙山花海综合体项目”正是这一产业带的核心支撑项目。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他肩负起该项目的招商与协调重任。在招商环节,通过全面梳理项目核心优势,详细介绍区位条件、规划蓝图和政策支持,精准对接文旅企业,积极促成合作意向;在协调方面,他主动充当各方沟通桥梁,既推动土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的解决,又认真倾听周边村民合理诉求,着力维护项目建设与当地民生的和谐关系,全力保障“龙山花海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为“种植+观光”产业带的成型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 2026年初投入运营,预计可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可切实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二、擦亮生态底色,绘就和美画卷
走进如今的马窑村,干净平坦的村道蜿蜒伸展,房前屋后绿植环绕,村口游园里老人孩童悠然自得——这幅宜居画卷的背后,是马福卫带领群众整治人居环境的不懈努力。
“以前村里乱堆乱放、私拉乱扯是常态,群众意见很大。”马福卫将人居环境整治列为履职重点,通过村民会议、“马窑一家人”微信群等发出倡议,用“只有整治才能更好过日子”的实在话动员村民,迅速在村里掀起“十乱整治”热潮。
他带头铲除墙角杂草、搬运乱堆的杂物,逐户宣讲政策并协助规范拆除私搭乱建。为让整治效果长效保持,他创新推进“代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制,组织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每周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大家分片包干、互相监督,让“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为提升村庄颜值、方便村民日常游行,他多方奔走争取项目支持,建成占地3亩的村口游园,种植雪松、红叶石楠等绿化树木500 余株,铺设草坪1000平方米,同时积极协调住建、园林等单位,打通中央公园北门,让村民出村步行5分钟就能进入城市绿肺,实现了“村里园”与“城市园”的无缝衔接。
三、办好民生实事,架起连心桥梁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履职的方向。”马福卫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民声。
马窑村主干道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是村民多年的“心病”。2023年初,马福卫主动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带着村干部一起汇报路况,详细说明道路修复对村民生活和村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沟通施工方案和争取资金支持,最终实现硬化村里路道2.5公里,平坦的水泥路面从村口一直通到家家户户门口。2024年5月,他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请专项资金,推进道路南侧加宽工程,他又组织干群在两侧种植花卉、树木百余株,顶着烈日驾驶洒水车浇灌,确保成活率达95%以上。“现在路好走了,树也绿了,心里亮堂多了!”村民马灿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针对村民反映的“办事远、就医难”问题,马福卫推动在小微产业园旁建成村级服务中心,设置民政、社保等服务窗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主动协调市中医院专家每月进村坐诊,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他还坚持带领两委人员到村里80岁以上老人家中过集体生日,用贴心实际的行动营造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四、凝聚合力前行,共谱振兴新篇
“和美乡村建设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马福卫描绘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他牵头成立“乡贤理事会”,挨家挨户梳理在外“能人”名单,带着村情民意上门拜访,最终吸引15名在外“能人”返乡投资或参与村务治理。其中陕西振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帅星捐赠三万余元用于村里建设,村民马豪杰捐助1万余元并无偿提供水泥等物料,助力把曾经堆满垃圾的臭水沟改造成占地近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用于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马福卫坚持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和美庭院”评选活动,通过入户检查、村民互评、公示表彰等方式把模范典型挂上牌匾、公开表彰,让乡风文明有了看得见的标杆。
马福卫还组织了一支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调解队。他们凭借接地气的话语、公道心的立场,两年间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6起。在调解婆媳矛盾过程中,调解员拉着婆媳讲情理、回忆相处中的暖心细节,最终解开了婆媳心结。而面临项目土地纠纷时,调解员们逐户讲政策、算收益,以“算长远账”的方式让村民理解项目价值,达成一致意见,实现项目顺利建设。
在马福卫的带动下,马窑村形成了“代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乡贤助力”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操办标准,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也减轻了村民们的“人情负担”。
如今的马窑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乐,先后获评 “汝州市和美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先进村”。面对荣誉,马福卫说:“我是马窑村的儿子,是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只要能让家乡越来越好,再苦再累都值!” 这句朴实的话,正是他作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