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近年来,我市为践行文化双创、努力实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好乡村文化合作社,多举措大幅提升我市文化活动的服务质量、群众文化获得感、农民文创成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为基层文化注入新活力。
建设数字平台,为文化合作社铺设互联互通新枢纽。我市以“试点+推广”为实施路径,建起数字平台直播间,发挥互联网、手机、VR视频等作用,推动每一个乡村文化合作分社落实一名数字文化管理员,每一个合作社员通过手机与合作总社的数字平台、微信公众号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无障碍连接,实现“整体规划、统筹推进、示范引领、效益为王”的基本要求,扩大优质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文物新表达。我市有着深厚、丰富、优良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引导合作社员在数字化实践中,积极推进数字化为传统文化和乡村农产品的创造创新赋予新活力、新生命。其中,我市文化合作社汇聚各方力量创编的歌舞《汝瓷赋》,在河南省文化合作社大赛中获最佳作品奖,并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同时围绕汝瓷的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宣传、服务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做大做强汝瓷文化产业。温泉镇朱寨村的文化合作社以香菇产业为依托,把数字化植入香菇种植销售及售后服务,形成集文化厚植、科技示范、技术服务、创新品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生产。在村级戏曲文化合作分社的数字化实践中,针对各个团队的特色和弱项,打开单打独斗的桎梏,引导他们合作共享、合作共用,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艺术创造、演出展示等,增强专业影响力、竞争力。
把握发展机遇,增强乡村文化发展新动力。依据乡村文化发展和文化合作社建设实际,根据激活传统文化要素、催生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我市打破层级界限,推荐选拔文化合作社员、荣誉社长、文化指导员,组成数字文化合作社“文创部落场”“非遗创新坊”“云上文博馆”“沉浸体验区”“数字创新社”五个数字文化专题组。根据各个文化合作社在文化资源、场景、主体和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领域进行创造转化、重塑变革的任务,集思广益,形成新的发展思路,规划发展路径,引领不同文化特点、不同人员结构、不同工作实力的文化合作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文旅产业推介,拓展乡村经济增长新空间、新优势,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研学科普、健康养老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呈现出新场景、新模式、新产品。同时,引导文化合作社通过数字化利用和展示,把本村的优美景色、优秀传统文化“传”出去,把各地游人“引”进来。